瀜矿动态

包瀜项目荣获2024年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绿色创新类别优胜奖

12月18日,由清华大学和保尔森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24年“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简称:“保尔森奖”)颁奖典礼在线举行。由内蒙古包瀜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申报的“碳化法钢铁渣综合利用产业化”项目(简称“包瀜项目”)从一百多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保尔森奖——绿色创新”类别优胜奖。该项目由包钢集团和瀜矿联合打造,成为应对气候变化、推进钢铁行业绿色转型的创新典范。

项目背景:从挑战到机遇

钢铁行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全球碳排放总量中占比高达7%-9%。与此同时,每生产一吨钢铁,约产生150公斤的固废钢渣。这些固废若处理不当,不仅浪费了宝贵的矿物资源,还可能造成环境污染,成为制约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加剧,钢铁行业的减碳压力不断增加。我国提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钢铁厂、化工厂、煤电厂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面临绿色转型的紧迫需求。然而,要在保障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碳减排,这一转型并非易事。

如何将钢铁渣等工业固废回收利用?如何将排放的二氧化碳“变废为宝”?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钢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推动全球重工业绿色转型的重要课题。包瀜碳化法钢铁渣综合利用产业化项目,以创新的碳化法钢铁渣综合利用技术提供了兼顾环境效益与经济价值的全新解法。

技术创新:碳化法的突破性实践

包瀜项目采用瀜矿独创的“两步碳矿化”技术,通过利用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碳,与钢渣进行矿化反应,生成高附加值的负碳材料,并推广应用在下游的塑料、轮胎橡胶、建材等多个领域。这一技术突破了传统钢渣难以处理的瓶颈,实现了“以废治废”和“负碳”生产,助力钢铁行业向绿色低碳转型。该项目构建了固废回收与碳利用协同推进的绿色发展模式,是一项兼具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创新解决方案。

包瀜项目自启动以来,充分发挥包钢在钢铁冶炼领域的产业优势和瀜矿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领域的技术优势,已在包钢集团建设并投运了年处理钢铁渣能力达10万吨的工业化生产线,年减排二氧化碳3万吨,为钢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成功模式。

荣誉认可:引领绿色低碳发展

保尔森奖是可持续发展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奖项之一,致力于表彰具有创新性、可复制性、兼具经济和环境双重效益的解决方案。包瀜项目荣获绿色创新类别优胜奖,是对其技术实力和行业贡献的高度肯定。

作为全球首家实现二氧化碳两步矿化万吨级产业化的企业,瀜矿将继续致力于探索工业固废和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的前沿技术。在实现产业化规模发展的同时,瀜矿也将积极布局更多绿色创新项目,与行业伙伴携手,推动全球碳中和目标的早日实现。

关于保尔森奖

“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简称“保尔森奖”)发起于2013年,现由保尔森基金会和清华大学联合主办,是可持续发展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奖项之一。该年度奖项表彰中国境内具有创新性、可复制性、兼具经济和环境双重效益的解决方案,以应对全球最为紧迫的气候和生物多样性挑战。聚焦中国,放眼全球。“保尔森奖”激励突破性思维,为世界提供可复制推广的创新实践,引领全球可持续变革。奖项设立“绿色创新”和“自然守护”两大类别,立足城市人居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两个维度征集创新的解决方案。